必須精準把握宏觀調控的度。
要實現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必須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政策效果,這就要求精準把握宏觀調控的度,實現宏觀調控的預調、微調與政策協同。按照宏觀經濟學理論,經濟政策發揮效果存在時滯性,有內在時滯和外在時滯,內在時滯指從經濟波動到決策者制定調控政策之間的時間間隔,包括認識時滯、決策時滯和實施時滯;外在時滯指政策實施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對經濟產生影響,但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后,政策效果才能完全顯現,宏觀調控政策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目的。由于存在時滯影響,宏觀經濟政策要取得顯著的效果,必須先行調控或預調,這就需要決策部門精準判斷經濟走勢,精準施政,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同時,由于在政策制定時無法確切知曉其全部后果,必然需要在政策影響的漸次展開中逐步評估其實際后果,并基于這些評價對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否則,僵硬的調控政策可能會產生許多負面效應。此外,現代經濟理論還認為,宏觀調控政策會改變經濟主體的信息與預期結構,從而誘致經濟主體采取對策行為,抵消政策的效果,因此,通過宏觀調控來實現經濟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經濟政策必須隨經濟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要實現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還必須加強宏觀經濟政策間的協調性,根據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強化政策協同要著重以下方面:一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相協調,下一年度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松緊適度,保持充裕的流動性,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動搖。二是長期經濟增長的促進政策與短期經濟波動的穩定政策相協調。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技術進步與效率提升,政府在長期需要加大對研究與開發特別是基礎研究、重大關鍵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政府在短期內的穩定政策主要是針對經濟周期性波動而采取的逆經濟風向的擴張或緊縮政策,短期政策見效較快,但要與長期經濟增長促進政策相匹配。三是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政府實際執行之間相協調。
必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主動引導市場預期。
宏觀經濟調控,本質上是對經濟主體行為的調控,經濟主體對各種變量未來變動趨勢的預期,對其行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引導經濟主體的預期成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基本手段。預期是經濟主體的心理活動,具有動態變化的特征,會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預期還具有自我實現的特征。比如,宏觀經濟運行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實質上就取決于經濟行為人對未來的預期與信心,穩投資最重要的就是穩預期。
穩預期,第一,要解決社會各類經濟主體關切的現實問題,繼續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保障、就業等民生領域加大投入力度,提振經濟主體對于增長與發展的信心。第二,要保持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經濟政策的變化必然改變經濟主體的信息結構,影響其預期,在面臨復雜經濟形勢的時候,更需要防止政策的頻繁修改。第三,要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的制度建設,有針對性地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第四,要切實理解市場各類經濟主體的基本利益與關切點,對經濟政策的各個方面予以清晰透徹的闡釋,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做到公開透明,廣泛聽取意見,引導公眾形成正確、合理的預期,防止由于政策制定不公開而引發預期偏差甚至市場風險。第五,要及時糾正政策實施與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避免出現錯誤預期。
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首先,要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中央政府在制度頂層設計、宏觀調控等方面的職能,強化地方政府在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責。其次,要充分調動各類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實施力度更大、規模更大的減稅措施,實施增值稅稅率和社會保險費率改革,大幅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利潤水平,使企業有更大的積極性進行投資與經營活動。最后,要將穩就業置于當前工作的首位,大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五個必須”的學習現已完成,讓我們再次溫習“五個必須”: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掌舵領航作用;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認清我國長期向好發展前景;必須精準把握宏觀調控的度,主動預調微調、強化政策協同;必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針對性主動引導市場預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局工作強大合力。這“五個必須”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