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不忘初心的第四個方面——怎么干。
不忘初心,就要明白“怎么干”
“怎么干”,不僅僅指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即以什么樣作風、面貌和精神狀態來履行自己的使命。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氣神”對一個政黨來說十分重要。具有“頑強精神的政黨”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講共產黨人不忘初心,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永遠保持建黨時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這樣的精氣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法寶。為什么我們黨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把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很大程度上就源自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作風的力量,就是因為我們黨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激越,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堅韌,有“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勇氣,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時不我待的進取心和緊迫感。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哪一種精神,無不標注著中國共產黨新的精神高度,無不激勵著共產黨人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戰勝一個個艱難險阻。
毛主席與黃炎培先生的“窯洞對”,人們可謂耳熟能詳。“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既而環境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黃先生的這些話,是對全黨包括黨的領導人的重要警醒。延安時期,毛主席提出“永久奮斗”的要求,強調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新中國成立后,他多次要求全黨保持過去革命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應保持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多次提出明確要求。今年“1·5”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聯系中外歷史、總結經驗教訓,闡述了“四個不容易”“兩個不要”“三個決不能”,強調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最近兩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現在,我們執政資源豐富了,工作生活條件更好了,這是我們干好工作的有利條件,但有的黨員干部卻因此而滋生驕傲自滿情緒、萌發貪圖享樂思想,出現革命意志衰退的問題。有的斗志減弱、心不在焉,成天只琢磨怎么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好點兒;有的怕這怕那、畏縮不前,遇到困難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有的懶政惰政、精神萎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的因為執紀嚴了、約束多了、好處少了,干事創業的動力就不足了。精神懈怠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長期執政環境下的一個重大考驗,“精神懈怠的危險”是我們黨所面臨的“四種危險”中排在第一位的危險。一切偉大成就都是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奮斗中推進。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黨就是一個“奮斗黨”“前進黨”,奮斗是一個永不褪色的主題。現在,黨和國家事業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仍然不少,靠什么破解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難題?靠什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靠的就是奮斗精神,就是頑強作風,就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無畏擔當。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員干部應當像建黨初期的共產黨人那樣,像自己剛入黨時所表現的那樣,保持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斗到底。只有這樣,才能不負時代的期盼和人民的重托,才是對黨的初心和自己初心的真正堅守,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結語:共產黨員應心懷崇高信仰,堅持黨性原則,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新的一年,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